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念佛求生净土是消极还是积极?是大乘还是小乘?

    问: 念佛求生净土是消极还是积极?是大乘还是小乘? 如本法师答: 念佛者求生西方净土,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消极,而且似乎小乘心境一般;但若深入理会念佛者所学的法门看来,事实就并不如然,以净土三经一论而言,其法门充满了大乘蓬勃朝气,具足兼善天下,自度度人,自利利人的大悲愿力。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:“是心(梵语citta)作佛,是心是佛。”   佛者乃大乘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弥勒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54111418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?

    比如,孟子所说:‘达则兼善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’这就很类似佛教所说的大修行者的襟怀和风光。因此,大修行者可以掩关,也不一定非要经过闭关的形式和过程不可。如果因缘许可、事实需要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4331172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度众生优先呢?或者成佛优先?如何是好!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菩萨(梵语bodhi-sattva)在修行的过程中,每位行者其个性志向皆有不同,有偏独善其身的,有偏兼善天下的,其心境不外乎三种性质:一、悲增菩萨。二、智增菩萨。三、悲智双运菩萨。   何谓悲增菩萨?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,悲天愍人,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,视六道众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,度生之念炽盛。这种行为举动是可敬可贵的,但有缺乏智慧之导引,为了救度六道四生沉沦于苦海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64612950.html
  •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?

    。比如,孟子所说:「达则兼善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」这就很类似佛教所说的大修行者的襟怀和风光。因此,大修行者可以掩关,也不一定非要经过闭关的形式和过程不可。如果因缘许可、事实需要,闭关的确也是摆下杂务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1756166.html
  • 佛教对于未来社会宁静人类和谐幸福的贡献

    出世两者中,以求一戒、定、慧二二学的修持,俾在这一期生存中得到正果。  虽然如是,但众生心性各异,有心的人,如不能兼善天下,也就只好独善其身。而于世界未来认为忧虑乃至生起悲愿之心,或多或少总是有的。 ...

    释悟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0964452.html
  • 慈悲与智慧——兼谈“槟州元首救济金”处理事

    的人,善于观察理解,却不屑帮助别人。他们可以独善其身,却不能兼善天下。我们可以形容这种人为“硬心肠的聪明人”那些重慈悲而轻智慧的人恰好相反,他们是“好心的傻瓜”。这些人心地善良柔和,同情心重,当见到别人...

    洪祖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35882758.html
  • 如何以平等与和平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

    世界所以你争我夺,尔虞我诈,正是由于人类的度量被名缰利锁系膊,以致人心不平、国土不安,所以我们要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的扩大我们的心胸,包容异己,推己及人,兼善天下,才能广结善缘,涵摄十方,才能从宽容促进...

    妙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4884085.html
  • 大爱与慈悲

    经忏生活,矢志女口无法兼善天下,便坚持“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”的自力更生精神,决不受人供养;如可兼善天下,便要把佛陀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精神推展到社会各个阶层。于是,经过数年含辛茹苦,颠波流离,就像...

    宋祝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564158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(十三)

    什么梦?作独善其身的梦,他住到深山穷谷里去,作一个自了汉。独善其身未能兼善天下,这也是作梦。声闻作偏空的梦,作偏真有余涅槃的梦。天人作一种安乐的梦,他在那地方觉得非常快乐,非常自在,所谓受胜妙乐。人呢?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319014637.html
  • 孟子眼中的“士”

    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在这里,“独行其道”、“独善其身”所张扬的正是一种独立人格。因此,孟子倡导的...

    任放

    |儒家|孟子|知识分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9093920418.html